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工作,了解和掌握实验(实训)室管理的运行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总结提升科学化管理经验,实验设备处根据工作安排和校领导的意见,于2018年7月2日至4日对我校七系一部所属的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中首先听取了各系(部)关于2018年春期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情况汇报,从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实验耗材的使用登记情况、实验仪器设备(含大型设备)和低值耐用品的使用状况、对无使用价值的专用设备和低值物品的汇总登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束之后,即时向各系(部)反馈了检查情况,并就实验室管理工作与各系(部)进行了交流。从本次检查结果来看,较上次检查有了较大的进步。本着相互交流和借鉴学习的目的,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亮点
从检查的情况看,各系(部)对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工作与上次检查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和深化,比较重视制度化建设和责任制的落实,从而使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不断得到加强和提升。其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本次检查发现六系一部已经将实验室有关的十二项规章制度装订成册并发给各任课教师,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有据可查。尤其是基础医学部将校级实验室管理制度和部内实验室管理制度全面整理装订成册,保证了所有制度均有序可依。同时,实验室“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也得到了有效落实,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自查报告内容详实本次检查中各系(部)的自查报告均能按照检查的四大项内容逐条逐项说明自查及整改情况,并提出下一步整改方向和措施。尤其是医学技术系能够结合去年秋期实验室检查中反馈的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3.实验耗材记录清晰,危化品管控规范从《实验室耗材使用登记簿》、实验耗材期末盘点表等详细内容的记录可以看出,各实验(实训)室基本做到了每次实训课都按照要求做到了登记;从实验耗材的入库帐、出库帐、盘点帐来看,做到了账账相符。尤其是药学系实验耗材的使用记录明确规范,详细记录了耗材的品名、数量甚至细化到了克和毫升,期末盘点账目和危化品的使用账目也做到了笔笔对照,去向明晰。
4.设备及低值耐用品账目清晰,使用记录健全 各系(部)的当年新增设备均已登记入库,所有设备账和低值耐用品账目均规范清晰。大型设备的维护、维修责任落实到人,每次维修均有记录可查。尤其是眼视光实训室的设备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记载全面,每次使用和维修、维护均有详细说明,设备使用状况和完好情况一目了然。
二、存在问题
1.制度的落实和运行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部分系(部)的规章制度已经装订成册,但是在逐项落实和运行管理上还有一定的空间,比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这是一项常态化工作,不能仅流于制度和纸面,要定期按照规章制度开展检查,确保无任何安全死角,防患于未然。
2.实验室管理工作要做到常态常新,动态化管理 实验室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在不断更新,实验(实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所以有关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及其运行也要施行动态化管理,与时俱进。
3.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系(部)、实验(实训)室的管理责任存在有一定的“棚架”现象。从《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薄》的登记、记录、签名情况看,有代签和集中签名的现象。
4.设备维修记录需要更加详尽大部分系(部)能把学校的每次维修过程记录上,但没有将内部对设备的维护、维修过程记录上,这样设备维修记录就不健全,如果设备出现问题也无法从维修记录上倒查原因。
三、整改建议
1.系(部)主要负责人应注重对实验(实训)室管理责任的逐级落实,主动组织、检查、督促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工作,让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明确各级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及奖惩制度;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强化责任意识。
2.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使用登记簿》的记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应每台配一本《仪器设备使用登记簿》;对于非大型精密设备,如果房间内配置的是同一类设备,可按一个房间配一本《仪器设备使用登记簿》;学生签名应按实验小组使用一次登记一次。
3.规范《仪器设备维修登记簿》的记录。应如实详尽登记维修情况,“故障现象”应记录故障的原因,“维修情况”应记录维修的项目和内容;对于大型设备或重要设备的日常维护应及时记录在内。
实验设备处
2018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