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严追相关单位及个人责任谁来为科研安全负责?
中科院化学所在3 月 31 日发生了一起事故,反应釜爆炸致一人当场死亡。根据网传消息,事故发生的原因似乎是该同学没有经过冷却就打开反应釜,最终导致了反应釜爆炸。
图片来源:微博
4 月 1 日,红星新闻就此事对中科院化学所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据红星新闻报道,该工作人员在回应中表示,爆炸事故存在,但是身故者并非研究员,具体情况仍在调查,未来会以公开方式提供相关的说法。
图片来源:微博
但截至目前,中科院化学所的官方网页并未出现上述事件的相关报道。
反应釜虽小,但能造成的伤害并不小
相信很多胖友都不知道反应釜是啥,简单来说,反应釜就是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
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到的一般是水热釜,也就是水热反应釜。水热合成反应釜又名高压消解罐、压力溶弹、聚合反应釜、晶化釜等,是实验室常用小型反应容器,可用于小剂量合成反应,还用于罐体内强酸或强碱且高温高压封闭环境来达到快速消解难溶物质的目的。
别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反应釜,在反应时,其内的压力可以达到几个Mpa,高压就意味着如果不规范操作就容易发生危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爆米花时的场景,没有冷却就打开反应釜,反应釜爆炸,或者其内的反应产物爆出,都可以造成很大的伤害。
事件发生过后,不少网友都回应了当年自己和反应釜打交道的日子,可以说是实验不规范,惊出一身冷汗。比如这位,也是没降温就想开反应釜,幸好被师兄拦下;
图片来源:微博
还有目睹过反应釜爆炸,以至于现在做实验都心惊胆战的;
图片来源:微博
确实,一个小小的反应釜,如果不操作规范,就极易酿成惨剧,但在实验室中,容易发生危险的,远远不止一个反应釜。
那些频繁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也许有的同学觉得实验室安全事故离我们还很遥远,做了这么多实验,也没有出过什么纰漏,但其实不然,当我们以「实验室爆炸」作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时,总能跳出许多的结果,侧面反映了实验的安全问题。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从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警示?值得深思!
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
自此,拉开了危化品严格管理的序幕。
提起天津港爆炸事件,恐怕很少会有人不知道。
但是那些发生在国内高校实验室里的安全事故,你知道几个呢?
2005年8月8日
北京某高校化学系实验楼二层的一个实验室失火。
原因是一名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离开实验室,实验用电子搅拌器长时间使用引起电线短路起火。
警示:
做实验的时候,千万不要离开,即使是短暂离开,也应该做好交接工作。
2006年3月15日
某高校一实验室内突发爆炸,据了解,事故发生时,位于该楼的一间实验室内正有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期间弥散在空气中的混合气体可能和放置在实验室内的一台冰箱制冷设施发生反应,引起冰箱发生爆炸。存放在实验室内的众多试管、化学品容器等受到波及,相继发生连环爆炸。
警示
在做可能发生爆炸的气体实验时,尽可能在通风橱中进行,并保持室内通风,防止空气中的气体聚集,发生爆炸。
2009年2月27日
某研究所实验室起火,室内部分器材被烧毁,三名保安因吸入烟气被熏倒。
事故原因是以乙醇作为循环液体的冷却装置的塑料管老化,泄露出的乙醇引发起火。
警示
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检查实验装置,确保没有破损现象。
如果出现设备老化,一定要及时上报,并请专业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及时更换,做好设备登记。
2009年4月7日
甘肃某高校化学实验室发生氨气泄漏。
据了解,这次泄漏事故主要原因为学生们做完实验后,没将氨气气瓶阀门关紧。
警示
这起事故完全是由粗心大意引起的,告诫我们在做完实验之后,一定要仔细检查,阀门是否拧紧?电路是否关闭?有没有还在运转的设备?化学试剂是否放回原处?等等。
2010年5月26日
云南某高校一实验室突发火情。事故原因是学生做完实验出门时忘记关电路引发火灾。
警示
上一个案例是气瓶阀门没有拧紧,这个事故是忘记关掉电路,想一想,这实在是不应该,完全可以避免的。
做实验需要谨慎操作,做完实验之后,同样需要谨慎检查。
2010年6月21日
浙江某高校实验室发生大火。
原因是两个粗心的学生正在该实验室做实验:用电磁炉熔化石蜡。后来暂时离开了一会,没想到就发生了火灾。
警示
又是一起因为做实验时离开而造成的事故,看完这两个例子,我们真的不应该再重蹈覆辙。
2011年11月17日
广东某高校有机化学室突然起火,大火蔓延至实验楼2、3楼,顶楼发电机也被波及。
实验室内大量化学用品被点燃,散发大量有毒气体。
发现火势后,值班保安和老师紧急报警,随后约8辆消防车到场将大火扑灭。
据悉,着火实验室过火面积达30多平方米。起火原因初步怀疑为化学药品反应或电线短路。
警示
实验室中,尽量不要使用临时插线板,很多实验室里大量使用临时插线板,并且负载很大,各种电线缠绕十分混乱,严重的甚至有电路破损毁坏,很容易发生起火爆炸事故。
还有就是化学药品不要胡乱摆放,应当进行分类存储,尤其是高锰酸钾、硝酸等危险化学品,应放置在专用的防火防爆柜中。
2011年12月7日
天津某高校一名女生在做化学实验时发生了意外,手部严重受伤。实验台上一片狼藉,阳台地上散落着被爆炸震碎的玻璃。
受伤女生是该校的一名博士生,从爆炸的程度来看,初步推断当时可能正在做高压化学实验。这名女生被送往了医院,医生透露,除了面部和颈部有大面积擦伤外,这名女生手部严重受伤。
警示
实验室里除了化学品的腐蚀、燃烧、中毒等,特种设备的事故也会存在。
我们在操作特种设备时,尤其是高温高压以及强电的特种设备,应当熟悉并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方法,谨慎操作。
定期检查特种设备是否老化或者损坏,及时检修或者更换。
2015年12月18日
北京某高校的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为没有意识到氢气有泄漏,高温实验引发氢气爆炸。
警示
对于实验室里的气体钢瓶,应当定期派专人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阀门松动等问题,必须及时修理或者更换。
气体钢瓶要按标准进行气体存储,不要“张冠李戴”,比如用氧气瓶来装氮气,这样容易造成误导甚至引发爆炸。
另外气体钢瓶的压力阀也应当和内部气体相匹配,不同的气体压力不一样,不匹配可能会导致气管破裂从而发生气体泄漏。
2016年1月10日
北京某高校一间实验室内起火,系冰箱电线短路引发自燃所致。
警示
很多实验室里的冰箱,都已经用了十几年还未更换,电路老化,甚至有的冰箱插线头都已经被烧焦,这样极容易发生起火爆炸。
另外实验室里的冰箱通常是用来存放那些需要低温环境的化学品,所以不要将食物饮料等放在里面,防止中毒。
2018年12月26日
北京某高校一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人死亡。
事故原因是实验室里堆放了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有30桶镁粉、8桶催化剂、6桶磷酸钠等。
警示
易燃易爆化学品千万不能堆放在实验室中,应当建立专用的危化品库进行存放。
危化品尤其需要做好分类和台账管理,购买和领用时都必须进行登记,且需要保持危化品库的通风,定期做好对危化品库的核查。
这里只是一小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却值得我们深思。
据统计,超过90%的实验室安全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从以上列举的事故中,我们就能看到这一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从这些事故中吸取教训,敲响安全的警钟!养成“我要安全”的良好习惯。
高校科研事故频发,无论是概率内的正常事故或是操作不当的结果,都是所有人不希望再发生的,而无论该案结论如何,生命已经逝去,会在高校科研事故的记录里再添上沉重的一笔,然而叹息个案,也不能让血泪白流生命白白消逝,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当反思和整改,尽最大可能减小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高校实验室的行政法规,但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了关于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和领取相关规范。同时对于高校来说,针对这一类危险实验一定是有相关的严格管理制度的,重点是如何落实和有效地监管,部分高校实验室为了实验方便或其他原因,并没有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的有关规定,若总存着侥幸的心理面对这些原本存在极大危险因素的实验,那么一旦危险发生只能追悔莫及。既然危险无法完全消除,相关人员就必须尽可能排除一切人为因素,将危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血的教训面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建立起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比如实施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制度、对学生进行定期安全培训、常态化排查和抽查安全设施等等。
图片来源:教育部
但事实上,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对于实验室安全,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自身做起,坚守实验规范。
基于2001 至 2013 年 100 起实验室事故的一项研究发现,造成事故的人为原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占 27%)、操作不当(占 12%)、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占 11%),合计达到事故总数的一半。
图片来源:实验技术与管理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
切实增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各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增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安全。
安全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教育系统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暴露出实验室安全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突出体现在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宣传教育不充分、工作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方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安全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教育系统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暴露出实验室安全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突出体现在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宣传教育不充分、工作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方面。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增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安全,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01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决完成好。
02
充分认识复杂艰巨性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研和教学实验的固定场所,体量大、种类多、安全隐患分布广,包括危险化学品、辐射、生物、机械、电气、特种设备、易制毒制爆材料等,重大危险源和人员相对集中,安全风险具有累加效应。
03
强化安全红线意识
各高校要把安全摆在各项相关工作的首位,把实验室安全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抓源头、抓关键、抓瓶颈,做到底数清、责任明、管理实,切实解决实验室安全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掌握防范化解遏制实验室安全风险的主动权。
二、强化落实,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
04
强化法人主体责任
各高校要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坚持精细化原则,推动科学、规范和高效管理,营造人人要安全、人人重安全的良好校园安全氛围。
05
建立分级管理责任体系
构建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实验室工作的校领导是重要领导责任人,协助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其他校领导在分管工作范围内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负有支持、监督和指导职责。学校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是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主要领导责任人。各实验室责任人是本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各高校应当有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
三、务求实效,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06
建立安全定期检查制度
各高校要对实验室开展“全过程、全要素、全覆盖”的定期安全检查,核查安全制度、责任体系、安全教育落实情况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实行问题排查、登记、报告、整改的“闭环管理”,严格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应当立即停止实验室运行直至隐患彻底整改消除。
07
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实验室对所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实验室人员安全准入和实验过程管理机制。实验室在开展新增实验项目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在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时,应当把安全风险评估作为建设立项的必要条件。
08
建立危险源全周期管理制度
各高校应当对危化品、病原微生物、辐射源等危险源,建立采购、运输、存储、使用、处置等全流程全周期管理。采购和运输必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渠道,存储要有专门存储场所并严格控制数量,使用时须由专人负责发放、回收和详细记录,实验后产生的废弃物要统一收储并依法依规科学处置。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和数据库,并制订危险源分级分类处置方案。
09
建立实验室安全应急制度
各高校要建立应急预案逐级报备制度和应急演练制度,对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应急处置知识学习和应急处理培训,配齐配足应急人员、物资、装备和经费,确保应急功能完备、人员到位、装备齐全、响应及时。
四、持之以恒,狠抓安全教育宣传培训
10
持续开展安全教育
各高校要按照“全员、全面、全程”的要求,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宣讲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安全技能,做到安全教育的“入脑入心”,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要把安全宣传教育作为日常安全检查的必查内容,对安全责任事故一律倒查安全教育培训责任。
11
加强知识能力培训
学校的分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二级院系和实验室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要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建立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机制,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先进行安全技能和操作规范培训,掌握实验室安全设备设施、防护用品的维护使用,未通过考核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对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动物及病原微生物、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危险性机械加工装置、高压容器等各种危险源的专业,逐步将安全教育有关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五、组织保障,加强安全工作能力建设
12
保障机构人员经费
保障机构人员经费。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加强安全队伍建设,配备充足的专职安全人员,并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保障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切实有效执行。
1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高校应当加强安全物质保障,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器材,建立能够保障实验人员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监控预警系统,促进信息系统与安全工作的深度融合。
六、责任追究,建立安全工作奖惩机制
14
纳入工作考核内容
各高校应当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内部检查、日常工作考核和年终考评内容,对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能履职尽责的单位和个人,在考核评价中予以批评和惩处。
15
建立问责追责机制
各高校要对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开展责任倒查,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及个人的事故责任,依法依规处理。对于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存在重大问题,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的单位,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会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按照各部门权限和职责分别提出问责追责建议。